机械-由区域性经济看大陆与香港印刷业(上)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宣布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依照CEPA的原产地规则,香港的某些印刷品从2004年1月1日起,享受免税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待遇,非香港生产的同类印刷品,则要征收7.5⑴0%的关税。香港印刷行业以其高质量、快速度、低价格和能接受紧急任务的能力而出名。最近几年来,香港印刷业引进了相当数量的先进机器和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质量标准。 行业特点 如果依照从业人员的数量多少来判断,印刷行业是香港最大的制造业。2001年,印刷行业的总产量是313.28亿港元,到2002年9月为止,香港印刷业4782家企业共有42138名员工。而这些企业当中85%以上是中小型企业,每个企业员工不足10人。香港的印刷厂加工生产多种印刷品,包括书籍、宣扬册、宣扬单、小传单,还有报纸,主要用于包装的卡纸标签和广告宣扬册,商业目录,日历,明信片和贺年卡等。有些公司专门研究生产高附加值的印刷品, 如儿童智力图书,生产这些产品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稳定的资本投入。 香港印刷业务的质量可以和印刷技术先驱——美、德、日等国家相媲美。香港出色的电信网络是印刷行业发展的1笔巨大的财富,在重视时效的出版行业里,这是1个巨大的优势,香港的出版商们能够从世界其他各地迅速取得信息。最近几年来,香港的印刷企业投巨额引进先进机器与设备,许多企业已采取了先进的激光排版系统,电子彩色扫描仪,电子拼版系统,数码印刷机,自动装订系统和1⑸色印刷机。还采取了折页机,模切机,捆扎机,切纸机,热封机,配页机,打码机,上光机等印后设备完玉成部生产进程;有些企业还采取了CTP系统和安全印刷设备。 为减少生产本钱,特别是印后服务本钱,几近所有香港大型印刷企业和1些中型企业都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生产基地。2001年拆迁征收房屋赔偿标准,中国大陆当局对外国印刷企业进入中国减少了限制,香港企业在大陆扩大生产的趋势也有望延续下去。 香港印刷品出口概况 香港印刷品总出口量延续保持强劲势头。即使受海外需求疲软、美伊战争和SARS影响,2003年上半年,香港印刷品出口增速仍到达了12%,去年增速也到达了6%。在对大陆的出口方面,虽然受大陆印刷厂延续重复建设的影响而有急剧降落,但增速还是到达了3%。最近几年来,印刷品再出口,特别是通过中国大陆的再出口迅速发展。2002年,美国是香港印刷品的最大市场,占到了其39%的份额。虽然美国市场需求减弱,2002年对该国的出口还是增长了12%,2003年上半年则增长了10%。2002年对日本的出口更是增长了39%,2003年上半年则增长了36%。去年对欧洲的出口相对减少,但2003年前6个月还是有所回升,增速到达了10%。 销售渠道 香港印刷业60⑺0%的出口业务定单是直接来自海外的。大概15%来自香港境内重要的国际出版商,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和麦克米伦出版社。其他的海外客户包括迪尼斯、企鹅、读者文摘和Hallmark Cards。在香港,经营出口业务的主要是大型的印刷企业和经销商,已和海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取得海外业务,大型印刷企业都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为了发展业务网络,寻求市场机遇,提升公司在海外的形象,香港制造业主和经销商都会参加1些有影响的贸易展销会和由香港贸易发展局(HKTDC)组织的研究小组。 行业发展趋势 无胶片印刷,如CTP和数码印刷,是印刷行业的1个一定发展趋势。有了CTP技术,不再需要对胶片进行分色进程,直接将图像复制到锌版上,这类技术发展缩短了印刷时间;数码印刷是CTP技术的发展,它能让文本和图形直接从电脑转移到印刷机上,这类技术不但缩短了印刷时间,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速度、准确性和印刷质量。随着技术变革步伐的不断加快,1些印刷企业发现,仅靠本身气力很难紧跟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竞争力和专业技术,1些中型企业采取联营的情势向客户提供更全面和先进的出版印刷服务。有些联营,是通过合并和吞并的情势完成的。 为减少纸张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1些大型印刷企业,如纸张制造企业或纸张贸易企业纵向发展。某些生产程序如分色,过去常常外包出去宅基地拆迁如何赔偿,现在都是自己完成。印刷企业因此不但节省了本钱,能更好地控制质量。世界图书市场日益集中化。市场研究表明,世界前10大出版商占有了世界图书零售业的25%。光盘(CD-ROM)和电子出版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可能会破坏传统印刷物的发展前景。 为了在更小更频繁的定单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海外客户越来越注意寻求更快的周转和更短的运送时间。为保持竞争力,印刷企业不断更新设备,香港公司在价格和质量上保持着竞争优势。大型印刷企业都在努力通过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考虑到香港的生产本钱不断上升,中国大陆的市场潜力巨大,很多国外印刷企业将他们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大陆。